top of page

首相需暂缓昌明清真寺动土仪式,翁秀秀:敏感课题应以全民福祉为依归



随着斯里帕特拉卡利亚兴都庙(Sri Patralakaliyamman Temple)拆迁事件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马华国家政策与民生课题调查研究委员会主席拿督翁秀秀博士敦促政府在处理涉及宗教场所的议题时,必须展现高度的政治智慧与社会责任感,避免仓促决策,破坏多元种族与宗教之间的信任基础。


她发布声明指出,虽然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计划为昌明清真寺(Masjid Madani)主持动土仪式,但当前围绕兴都庙的土地使用权争议尚未厘清,相关社群的情绪也正处于高度敏感状态。


她披露,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进行动土仪式,不仅可能激化社群间的误解与矛盾,更可能对政府努力推动的“昌明大马”理念构成负面影响。


“马来西亚一向以多元共融、宗教和谐为立国之本,任何涉及宗教场所的规划或发展项目,都应以全民接受、社会稳定为首要前提。”


她强调,一个有责任感的政府,不仅要依法行政,更要重视民意、理解社群的历史情感与文化认同。


翁秀秀提及,尽管有记录显示,这座清真寺建设计划早在2019年获当局批准,在这段时间内,马来西亚政权几经更替:拿督斯里纳吉于2009年至2018年担任首相,随后由敦马哈迪医生、丹斯里慕尤丁及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相继执政至2022年11月。


她认为,身为现任首相安华领导下的团结政府应在新时代的政治背景中,重新审视这一涉及宗教与社群敏感性的课题。


“昌明大马的核心理念,是包容、公平与多元并存。若未能妥善处理类似课题,反而可能引发社群之间的不信任,甚至激起潜在的种族紧张与政治纷争。我们希望政府将眼光放远,不应让一项发展工程成为社群对立的导火线。”


翁秀秀也提到,从民生角度来看,人民最关心的始终是社会的稳定、宗教自由的保障,以及政府处理事务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她强调,兴都庙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当地印裔社群长期以来信仰、文化与集体记忆的重要象征,若处理不当,极可能破坏基层社群的情感联系与社会凝聚力。


她呼吁政府,立即暂缓昌明清真寺的动土仪式,并启动开放性对话平台,让各相关宗教团体、地方社群代表与政策制定者共同参与决策过程,寻找一个长远、可持续、全民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


“只有在尊重彼此、沟通充分的基础上,才能达致真正的社会和谐。我们不反对国家任何一项有利于民的发展,但我们坚持,发展的前提必须是符合全民利益的。”

Comments


  • Google+ Social Icon
  • Pinterest Social Icon
文章分类
新鲜热辣
联系管道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YouTube - White Circle
  • Twitter - White Circle
  • Instagram
  • Telegram
  • TikTok
  马华       蓝天
Copyright © 2020 Bulletin LANTIAN. All rights reserved. 蓝天● 版权所有,禁止擅自转贴节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