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党执政对华教毫无建树,马汉顺“火烧眉毛”论点中要害

马华霹雳州宣传局主任锺镇鸿今日针对此前行动党方面,包括全国社青团公共政策局主任黄天荣批评马华署理总会长马汉顺,以“火烧眉毛”来形容华文师资短缺问题的言论一事,严词抨击行动党在华教课题上一贯“说一套、做一套”,甚至在执政期间背弃了对华社的承诺;同时力挺马汉顺捍卫华教的坚定立场,强调其对华文师资问题的揭示“点中要害”。
锺镇鸿表示,行动党一直以“捍卫华教”自居,但在目前执政了将近3年再加上首次执政的22个月里,对华文教育发展课题始终缺乏系统性作为,导致华文师资短缺及结构性改革迟迟无法落实。如今,面对马汉顺就“华文师资缺口严重”的提醒,行动党领袖却将之视为“制造恐慌”,更把马汉顺批评为“选择性失明”,此举明显是倒打一耙、意图转移公众视线。
黄天荣忽视行动党过去的缺位
锺镇鸿指出,黄天荣指责马汉顺“否定教育部的努力”,并称马汉顺的言论是“煽动性语言”,实际上却回避了行动党过去对华教课题的不作为。
“行动党领袖口口声声说在华文师资培训上做了许多短期与长期策略,但在过去数年,华社真正看到的改革效果却非常有限。华文教师的短缺情况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也不是一句‘正进行结构性改革’就能掩盖这些年行动党未尽全力的事实。”
锺镇鸿强调,马汉顺在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期间,不仅多次与董教总、华教团体及教育服务委员会等部门会商,更推动一系列实质措施来纾缓华文师资问题。反观行动党当时的教育部高官,却在处理华教课题时“遮遮掩掩”,甚至回避与华教团体面对面协商。
马汉顺任内积极建制性改革
对于黄天荣及部分行动党领袖质疑马汉顺“在位两年半做了什么”,锺镇鸿引述马汉顺公开回应内容,指马汉顺早在2020年3月接任副部长时,就着手处理师范学院招生冷门科目名额无法填满的问题,并与董教总等团体共享招生数据,协助引导学生分散申请。
“更关键的是,马汉顺当年还争取让私立大专毕业生可同步申请成为政府教师,为拉曼大学、新纪元等院校毕业生打开通道;他也推动私立大专与国立教育大学合作的机制,进而提升私立大专毕业生成为政府教师的几率。这些才是真正能改善华文师资来源的务实之举。”
此外,马汉顺也与马大中文系保持紧密沟通,成功让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列入SPP招聘教师的直接受承认资格,进一步扩增中学华文教师来源。
“这些措施并非口号,而是实打实的制度性改革。相较之下,行动党却对华文师资问题避重就轻,现在还批评马汉顺所谓‘短视’,实际上恰恰是行动党自己在执政期间并未做足功课。”
华文教育不能沦为政治包装
锺镇鸿强调,华文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和国家教育品质,任何政党都不应把华教议题沦为政治包装或口号炒作。如今行动党口口声声说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却又反过来否定马汉顺提出的师资不足警讯,这恰恰显示行动党依旧试图以政治手段搪塞问题的本质。
他进一步指出,马汉顺身为华社一分子,无论在朝在野,都持续关注华教课题,长期与华教团体保持密切交流。
“如果真的如行动党所言,目前华文师资问题已得到完善的解决或正走在康庄大道,为何华校校方和家长依然深感师资不足?教育部既然‘进展良好’,为何黄家和或其他行动党领袖无法拿出更具体、更透明的数据说明?”
呼吁行动党正视华社质疑,勿再转移焦点
对于黄天荣批评马汉顺“制造恐慌”,锺镇鸿认为,这种说法完全忽视了华教长期以来对师资短缺的真实忧虑。
“马汉顺提出问题,是要让政府加速解决,绝非要让华社恐慌。我们呼吁行动党领袖,停止转移焦点或试图给马汉顺扣上‘煽动’的帽子,反而应该正视华社的质疑。”
锺镇鸿也强调,马华一贯坚持“只要是对华文教育有利的,我们都全力支持,不会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反对”。
“马汉顺早已表示,随时愿意与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会面,交流华小及中学华文师资的具体方案。只要行动党拿出诚意,相信华社乐见更多务实合作,真正让华文教育迈向更完善的未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