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面且有效的性教育改革,PEERS模块需明确定位
马华妇女组总秘书陈君儿律师指出,随着教育部推出“生殖与社会健康教育”(PEERS)模块,马来西亚正迈出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性教育的重要一步。然而,针对这一计划的多方反馈显示,现有的课程框架和实施策略仍有诸多可改进之处。
她说,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性教育不仅关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也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健康与安全。因此,她提出以下建议,以确保性教育的推行更加全面、科学、且具有长远意义:
1. 明确“性教育”定位,提升公众认知
PEERS 模块虽已被纳入健康教育,但其命名中回避使用“性教育”一词,容易导致公众对课程内容产生误解。我们呼吁政府明确其作为性教育的重要角色,以正名的方式强化公众认知,消除社会对性教育的偏见与污名化。只有公众广泛接受并理解性教育的意义,课程的推广才能事半功倍。
2. 全面覆盖关键性议题,适应实际需求
目前的课程内容对部分重要主题覆盖不足,建议在课程中加入专门的敏感话题模块,结合实际案例,以增强学生对复杂情境的判断能力。例如:
• 安全与不安全接触的识别,尤其是家庭成员或熟人之间的界限;
• 网络安全与性犯罪防范,包括如何应对网络诱骗和网络欺凌;
• 性传播疾病的知识普及与预防;
• 法律意识的教育,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双方同意情况下的法律责任和性犯罪惩罚机制。
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教师是性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角色。建议:
• 强化教师在性教育领域的专业培训,包括心理学、教学技巧和情境应对能力;
• 提供适合不同年龄层的教学资源,确保内容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
• 鼓励教师以开放且包容的态度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4. 审慎评估性别分班教学的利弊
针对敏感话题进行性别分班教学虽有助于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但可能无意中加剧性别隔阂和讨论的污名化,建议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性别分班,同时强调混合教学的重要性,确保男生和女生能够共同学习如何理解和尊重彼此的界限与权利。
5. 确保乡区与弱势群体的覆盖
性教育的普及不仅应面向城市学生,还应优先考虑乡区和弱势群体的需求。这些地区常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应投入更多资源,确保乡区学校获得同等水平的教学支持,包括培训教师、更新教材和推广相关活动。
她强调,性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尊重他人、保护自身的能力。她呼吁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审慎考量各方意见,优化 PEERS 模块的设计与实施,确保这一课程能够为学生和社会创造长远的价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