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费高涨宜全面改革,确保全民健康获保障
马华妇女组署理主席郑慧玲指出,医疗体系的核心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健康,她呼吁政府与保险公司转变思维,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以民众需求为中心,通过政策改革与社会倡导,逐步构建一个公平、透明、可持续的医疗生态系统。
她说,近期医疗保险保费和私人医院费用持续上涨,引发民众广泛关注与不满。她建议政府与各界共同推动医疗体系改革,减轻人民负担,同时确保全民健康有所保障。
郑慧玲说,医疗保险保费和私人医院费用持续上涨,不仅对B40低收入群体造成沉重负担,也让M40中等收入群体开始承受“因病致贫”的威胁,特别是弱势群体,包括贫老、单亲家庭,更可能挤压政府医疗体系的有限资源,削弱全民的医疗保障能力。
她说,根据报导,这种情况是因为一方面,私人医院收费缺乏有效监管,住院、手术、药物费用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医疗科技发展和诊疗方法进步虽提升服务质量,却推高整体医疗成本。此外,部分患者滥用保险报销资源,以及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也使问题更加复杂。
报导也举例,一项普通手术费用可高达1万9000令吉,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调查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医疗费用飙升了至少50%,医疗通胀更在2023年至2024年预计达15%。面对这一局面,仅依赖市场自律已无法解决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积极介入。
郑慧玲认为,要解决医疗费用和保费高企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私人医院收费和保险保费的监管,定期审核价格调整申请,确保涨幅有据可循。借鉴国际经验,可推动药品集中采购、推广仿制药等举措,降低药品成本。同时,引入病种分类支付机制(DRG),减少过度医疗现象,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她也建议国家银行和卫生部需协同制定合理的保费增长机制,避免不合理的涨幅;保险公司则需增加透明度,例如向投保人公开理赔与成本分摊机制,并推出更灵活且经济实惠的保险计划,特别是针对B40和M40群体。
“政府应增加对公共医疗体系的投入,缓解因私人医院费用高涨而转向政府医院的资源挤压问题。同时,应扩大基层医疗覆盖,例如设立更多社区诊所,为民众提供高质量且可负担的初级医疗服务。”
郑慧玲说,政府应通过健康教育和政策引导,推动以“预防为主”的医疗理念。例如资助全民定期体检和健康管理计划,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概率,从源头上降低医疗需求。
她也建议,财政部、国家银行和卫生部可组成联合工作组,与民间团体、学术机构及行业代表开展政策讨论与实践试点,确保政策落地效果。
她相信,唯有通过全民合作与坚决改革,才能让每一位大马人无惧医疗负担,安心享有健康保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