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社交媒体记录儿童成长需谨慎,建议修订两项儿童法令





马华妇女组署理主席郑慧玲表示,许多父母习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孩子的成长点滴或生活日常,虽然这往往出于对孩子的爱与骄傲,但无意中却可能暴露孩子的隐私,甚至引发安全风险,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她呼吁家长在社交媒体分享孩子的照片和生活记录时要格外谨慎,以确保孩子的隐私和安全不受到威胁。她指出,这些原本旨在记录美好回忆的分享,可能因无意间泄露敏感信息,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法律需明确保护儿童隐私

 

郑慧玲认为,我国现有的《2001年儿童法令》和《2017年儿童性罪行法令》对“在社交媒体分享儿童成长内容”尚未作出明确规范。尽管这些法律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以用于保护儿童,但面对社交媒体的普及化和潜在威胁,立法应更具针对性。例如,可对父母分享孩子私密或可能令人尴尬的内容设定限制,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她建议借鉴法国近期的相关立法,该法律引入了“未成年人数字保护”措施,明确规定哪些内容可以分享,哪些内容可能侵犯孩子的隐私或尊严。这类法律改革不应被视为过度反应,而是迈向儿童隐私保护的重要一步。

 

过度分享的潜在危害

 

“父母必须意识到,社交媒体上的过度分享可能让孩子面临潜在的风险。”郑慧玲强调,家长应了解这些隐患,例如照片可能被追踪、滥用,甚至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通过提升父母的意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同时促使他们更负责任地行动。

 

她补充道,目前许多父母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孩子的照片、视频或个人信息,虽然这通常源于对孩子的爱惜,但也可能引发隐私泄露和安全威胁。犯罪分子如今能够利用影像识别技术或网络诈骗手段轻松追踪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家长必须对此保持警惕。

 

人工智能与数码剥削的隐忧

 

郑慧玲特别引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儿童保护专家Sivaselvi Supramaniam的观点,即便是看似无害的儿童照片,也可能被用于制作不当用途的内容,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儿童性虐待材料(CSAM)。此外,她也对部分父母将孩子用作经济工具的现象表达担忧。

 

“在TikTok、Instagram、YouTube等平台上,一些家长最初单纯分享孩子的趣事,后来逐渐将这些内容商业化,通过赞助或广告获利。这种行为不仅暴露了家庭隐私,也可能对儿童造成潜在伤害。”她表示,这种“数码剥削”尤其对7岁以下、尚无法理解或同意曝光自己信息的儿童影响巨大。

 

平衡记录与保护

 

郑慧玲认为,记录孩子的成长并无不妥,但家长必须把握分寸,避免过度公开分享,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开放环境下。她呼吁社会加强对儿童隐私保护的意识,并通过修订相关法律,为儿童的安全和尊严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댓글


  • Google+ Social Icon
  • Pinterest Social Icon
文章分类
新鲜热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