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评论】投给黄日昇,希盟才认真
- Admin
- Nov 2, 2019
- 3 min read

丹绒比艾补选提名程序今日顺利完成,国阵候选人是马华前任国会议员黄日昇。黄日昇的出线,打脸原产业部长郭素沁,她调侃马华如果无法争取出线,将退出国阵,然而国阵的共识精神,最终将这位喝油部长狠狠打脸。
希盟执政17个月以来,做事的少,内斗的多,凸显希盟根本没有共同执政理念。希盟各党走在一起,只是为了赢取中央政权,从这些部长表现,显然大部分是不称职的,平日发表的政策性演说,更像是反对党的政治演说。
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自509之后,我们完全无法找到方向。就连每年提呈一次的财政预算案,这个关系到各部门年度拨款的重大政策,在国会辩论时,希盟正副部长都可以缺席,让反对党议员对着空气发言,这是什么素质?
在政治上,我们看到希盟内斗,首相马哈迪的交棒日期成了触发内斗的因素,公正党主席安华究竟几时接棒?2年、3年,还是等到马哈迪做到届满?公正党署理主席,也是经济事务部长的阿兹敏投向敦马,也因男男性爱短片与安华关系决裂。安华处心积虑逼宫,口说不急,但身体却很诚实,在党内外做了许多小动作,而94岁的马哈迪似乎无意传位安华。这伙人,就这样一天到晚在玩“宫斗”。
国家经济受国际局势的波及,更大的因素是,我们没有前瞻的方向,说好的2030共享繁荣愿景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要怎样朝向这个大目标?有没有实际的路线图?
首相马哈迪一再发表种族歧视的言论,公开举办土著经济大会,出席马来人尊严大会,指非马来人是外来者。当国人批评他的种族极端言论时,他完全不予理会,导致国内的种族情绪一再高涨。
教育方面,独中统考文凭迟迟未承认;爪夷文书法强行进入华、淡小四年级国文的课程纲要,师资依旧短缺,前所未有要临教自费受训,有人上庭挑战母语教育的权利,威胁着国民型学校的生存,华教缺口一再被打开,埋下变质的风险。
中学毕业后,非土著学生若想挤入政府大学,我们有大学预科班和大马高等教育文凭班,前者虽然增加学额至4万,但是只保留10%学额给华、印裔,在今年的招生中,尽管仍有空缺,但希盟宁可空置,也不让华、印裔学生报读,这是什么心态?
拉曼大学学院以优异的教育水平,让那些进政府大学无门,而家境清寒无法出国升学或报读私立学院的非土著学生,有机会获得可负担的优质高等教育,却连续两年失去政府的行政拨款。财长林冠英提出可笑的理由,声称是因为这所高等学府由马华创办,马华必须政教分离,明显的政治逼害,希盟是对付马华,还是对付非土著学生?
这边高喊国阵留下庞大国债,那边不断向海外举债,变卖国家优质资产,但是把资产卖掉后的钱去了哪里?拿来照顾人民还是照顾朋党?
希盟口口声声照顾贫困的B40群体,但是希盟发出的人民生活援助金远比国阵时期的一马援助金还少,希盟谈了许久的汽油补贴机制,明年将给符合资格者每月30令吉或12令吉的补贴,低收入及贫穷人民对着这些微不足道的补贴,是不是应该脸带微笑的感激谢恩?
希盟一切宣言不再具有约束力,马哈迪说了,宣言不是圣经,所以执政后,所谓的废除大道收费,变成政府准备卖掉原本由官联公司控制,公积金局也持有股份的南北大道(PLUS)。试问,把国家资产卖给私人企业(还是朋党?),他们会帮希盟履行废除大道收费的承诺吗?不可能!非常明显,一切都只是在骗。
原产品价格软弱无力,首相马哈迪在国际社会到处树敌,外交危机一触即发,首相大人可以谨言吗?马来西亚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我们需要朋友,不是敌人。
上面只是部分例子,这是一场补选,虽然不会影响中央的执政权,政府依旧是希盟,但却可以让反对党多一把声音,也是人民发声的好时机。
惟有把票投给黄日昇,才能让希盟知道人民的不满,人民已对他们失去耐性,同时也让反对党在国会的声音更响亮,多一份监督与制衡政府的力量,希盟议员和部长才会认真,才会警惕。
丹绒比艾的选民,这次就给希盟一个明确的讯息——不要讲多多,不要一直叫人喝棕油,请认认真真为人民做事,认认真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