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必须注重科研

3星期后,希盟政府将会宣布其任期内的第一份财政预算案,相信不仅本地民众会关注,外国投资者也会将其视为希盟政府未来的执政方向。
首相已经说明这是一个必须削减国债而“全国人都必须牺牲”的预算案。但是我认为政府必须要加大在科研上的投资。
现任希盟政府的政策与纳吉时代的政策不一样之处,在于后者是吸引来自中国的产业投资为主。而马哈迪上任后,已经访问日本和欧美希望吸引西方国家的高技术投资。
我国如果要迈向高收入国,不仅要吸引高科技制造业,还必须要鼓励外国厂商在我国设立科研部门。这种做法能带动更多外国厂商进驻,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下游工业。而这些厂商如成功申请专利权或是开发新技术,也将会长远带动经济发展。
但是,要吸引高科技业者进驻并设立科研部门并非易事,我们不能像中国一样强迫高科技业者转移技术,但是我们可以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和定制更好的科研政策来鼓励外国企业的科研部门和本地的中小型业者参与科研开发。
以英国为例,距离明年3月脱欧还有不到6个月的时间,但是英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成长和留住国内和国外的高科技企业,已经把数以亿英镑的资源投入科研。就在欧盟拟将英国排除在欧洲“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时,英国政府投资9千900万英镑在国内的人造卫星工业,将独立发展自身全球定位系统。此外,也积极投资在数码经济、数码医疗技术和电能汽车技术。
我国一直以来主要通过高教部份发科研资金,但是事倍功半。而且在缺乏整体技术发展战略下,并无法完整的发展一个产业。以生物科技为例,我国发展这个产业已经超过20年,但是依然未见成果。另外,以人造卫星工业为例,我国虽然是东南亚最早发展人造卫星和遥测技术的国家之一。但是在缺乏科学工艺部和财政部过去10年的资助下,我国的人造技术早已经被印尼、泰国与越南超越。印尼宇航署的人造卫星就在最近的苏拉威西地震提供了不少救灾资料。
我建议政府应该成立类似英国研究与创新局(UKRI)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和管理科研拨款事宜。而且科研拨款并非像以前一样以训练博士或是硕士生为主。相反的应通过与国内外商界的讨论,重用国内的现有强项、制定科学发展定向和国家工业发展方向,注重开发新科技的应用而为大专学府和工业的合作拨款。
以英国为例,拨款的数额与方向是在研究与创新局与全国特定工业业者、大学科研和非政府组织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工作坊后方才确定。这种做法确保科研拨款解决业界最迫切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而不是像我国高教部以前“撒网捕鱼”。这种拨款方式不仅缺乏透明度,也无法帮助国家整体的经济成长。
此外,科研拨款的权力也应该下放给不同的政府机构。例如高教部并不会比国防部更清楚知道国防部所面对的问题;同样的,既然大马宇航署制定了我国的宇航发展方向,也当然应掌握发放科研拨款的权力,确保方向一致。
我国也应该要拨款成立更多研究孵化中心和研究硬体设施。这些中心的研究设备不仅有助中小型企业降低科研成本,也能借助大型企业的经验减少中小型企业的科研冤枉路。在中小型企业进行研发工作时,孵化中心开始帮助推动科技和协助鉴定潜在顾客,或是协助中小型企业开启自身的网络。
这一系列的科研措施不仅能帮助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转向高经济价值产品,也向外国投资企业展示我国发展高科技经济的决心。我希望希盟政府和能源科艺环境部能认真看待投资科研所带给本地企业的机会和吸引外国高科技投资者,应把科研拨款视为“投资”而非“支出”。香港在最近公布的施政报告再次投资100亿港币在科研,包括支持香港各所大学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政府如果不再加强科研投资,数年后我们恐怕仍然要空谈外国高科技投资我国。
原文链接: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802873/%E9%99%88%E6%97%A5%E4%BD%B3%EF%BC%8E%E8%B4%A2%E6%94%BF%E9%A2%84%E7%AE%97%E6%A1%88%E5%BF%85%E9%A1%BB%E6%B3%A8%E9%87%8D%E7%A7%91%E7%A0%94